close

這幾日一直在想,有那幾本書是我研究生涯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,且是可以到歷久彌新的程度的那幾本。最後歸納出了以下三本,不過,讀到讓一個人有「感」的書其實是一種很主觀的心理感受,這裡只是跟同學做一些我個人的心得分享,希望對大家學習有些幫助。

UW-Madison law building library  

圖片取自http://photos.news.wisc.edu/photos/10506/view  (是以前母校UW-Madison法學院圖書館,也曾在此留連過,讀書是種享受)

 

1、研究法總論工具書

這個類別我大力推薦畢恆達老師寫的<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>。經歷了在國內和國外研究生生活的實際驗證後,對於其中描述內容十分有感。這本書說是我的枕邊書也不為過,還帶了一本出國,從我在國內念研究所時開始買(原來我好老?別再追第一版是何時出的了),歷久不衰,可見畢老師的文筆和內容對研究生們有多重要實用!畢老師用很輕鬆的口吻,淺白易懂的方式把一些研究生該注意的事項都交代得一清二楚。小畢老師(到底跟人家是多熟?)講到的一些現象,論文寫作過來人必定點頭如搗蒜,基本上,本書涵蓋了整個研究歷程你可能會經歷的過程,迷失方向時,把書翻出來看一看,很有效(笑)。

寫論文和做研究的過程,其實一直是充滿笑中帶淚、淚中帶笑(這個層次你很會就會懂了)。這裡隨便舉個例子,連指導教授有沒有回信、回信速度、回信語氣等,簡直比談戀愛還敏感,自己還會上演內心小劇場:「為何老師還沒回信?」、「怎麼這麼久還沒回?」、「老師回信這麼簡短是不是生氣了?寫得很糟嗎?」……最後結果揭曉:老師單純只是「很忙」,得知當下,那天抬頭看天空都是藍的,路人都在對你笑,走路都能哼歌what a wonderful world,不知道自己幾天前在難過什麼,你笑了,比談戀愛更開心,這種內心小劇場會伴隨著你論文寫作的過程。所以說,同學們,時時保持自己內心心理狀態健康是不是十分重要?擁有一本兼顧學術資源和心理輔導的工具書,絕對有必要性呀!

 

2、跟著做做看入門系列

這類工具書多半能夠鉅細靡遺,一步步教你操作的方式,讓你看書按照步驟做做看,像是「傻瓜也會……」系列叢書(國外超紅)。

dummy books  

圖片擷取自google search

我認為不要排斥這類書籍,畢竟我們就是什麼東西都不懂才要學,現在是不懂的傻瓜,之後學會了不就變聰明了。做做看系列的書籍就別再找那種說得文謅謅的書了,上面的文字說得讓你迷迷糊糊,你也只是在騙自己你已經懂了而已,沒有實際幫助。

質性研究類的書目前想到一本外文的:Qualitative Research Design: An Interactive Approach,這本書算是把質性研究的整體架構很工整的介紹給讀者,後面還有附上兩個計畫書範例,前後對照參考,很能理解,這本書是在國外求學時,一位超優秀的老外學生推薦給我的,我自己讀了也覺得很有收穫。不確定國內有無翻譯本?

至於量化研究會處理到的無非就是問卷分析,我會推薦吳明隆老師的< 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: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>,書裡面有介紹平時上課老師可能沒時間帶到的基本觀念,且書中用語淺顯易懂,搭配光碟操作,很實用。

總之,挑選原則:你看得懂,讀得懂的語言,不要騙自己。

 

3、自己喜歡的勵志書

什麼正向思考負面思考的力量,不管正面或負面,只要是你覺得讀了之後覺得會有力量的就對了。我自己很喜歡看這類書籍(啊潛意識是覺得自己多坎坷?),因為我時常更新書單(太喜歡看書買書),所以沒有固定那本可推薦給大家,像最近精選出來的是<正妹CEO:她從街頭流浪妹變身億萬女老闆>、<沒有唯一,哪來第一:捷安特劉金標與你分享的人生思考題>、<初心>(江振誠主廚)和<排練一場旅行:世界是你犯錯的最佳舞台>。

這些成功人士為什麼成功,除了努力之外,都有一個特質,那就是「堅持」,當然堅持要堅持在對的事情,才有意義,也對世界和社會有貢獻價值。看勵志書籍的好處是,如同我在之前文章中提到的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」的道理,如果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沒有機會接近這些成功人士,至少,讀他們的故事就是幫助你自己向他們更為靠近,對你的思考和堅持度能有很大的幫助。學習是一個孤獨漫長的歷程,你更需要堅持下去。找本你喜歡的書,幫助你在你失去力量的時候,拉自己一把。

 

本日小語:努力雖不一定保證會有完美結果,但是至少你不會後悔:)

 

arrow
arrow

    Olivia奧莉薇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